中国仿制药的规模仍在增长,但降价和研发成本的提升将双重夹击小企业。
对此,冯洪刚表示:未来中国的企业将分成两类,一类是以创新药为主,一类是以仿制药为主,两种企业的理念不一样、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不一样,投入的风险成本和收益都不一样。
“如果你定位是创新药药企,以研发为主,未来的定位是创新药,就必须聚集一群高素质科研人才,舍得投入较大研发资金去进行新药研发。也许投资了10个创新药项目,只能成功1个,但一旦成功会把前面9个失败项目的成本都收回来。”比如先声药业,未来定位是走创新药企的路线。
如果定位仿制药企,未来想在仿制药市场竞争,那就必须具备和掌握原料生产、低成本制造、一致性评价等能力,同时获得较大数量的生产批件,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国家4+7招标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如果企业拥有仿制药品种太少,无原料药的生产能力,成本方面无竞争力,可能就会在4+7国家带量采购制度下无法生存。